欧洲电池法案意外难倒“本土汉”,中国企业瞅准电池回收时机

6月28日,在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期间,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表示,宁德时代正与欧洲的合作伙伴商谈,讨论在欧洲大陆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站,也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北美建动力电池回收站。倪军表示:“宁德时代正在积极考虑全球市场,同时也在寻找全球合作伙伴。”


据悉,倪军在论坛上并未透露欧洲合作伙伴的身份和有关回收站拟建数量的细节。但他也介绍懂到,宁德时代已是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商,镍、钴和锰的回收率超过99%,锂的回收率也在90%以上。

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已经建设电池回收网点21个,2021年回收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在全国占比达到50%。而在今年1月,宁德时代又宣布,拟由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在广东佛山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将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及相应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及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生产基地。



另据了解,宁德时代目前已经在德国和匈牙利投资建设电池制造基地。但是根据欧盟今年颁布的《新电池法》,对于未来新投入欧盟市场的电池设置了回收材料最低水平规定。根据法案,自法案生效后的8年起,新电池中回收钴的含量要达到16%,回收铅含量要占到85% ,回收锂含量要达到6%, 镍含量要达到6%。

所以,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想要进一步在欧洲市场扩张,那么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布局也将会是必然趋势。

欧洲电池法落地,难倒了本土企业

近日,欧盟正式发布了《新电池法》(下称“新法”),以替代现有的2006/66/EC电池指令,基于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的治理思想,实行以电池商品的原材料开采运输为始,涵盖生产制造,一直到以回收再利用为重点的全链路碳排放监管。其中重点提出了对废旧电池回收率、再生材料使用率、碳足迹、电池护照等多方面要求,堪称动力电池发展史上最严苛的碳管理政策。此次新法发布同时已设置明确的进度计划表,将于2023年7月10日起分阶段实施。

新法对减碳目标相关要求堪称苛刻,以电池回收为例,新法要求2031年底达到80%;电池回收所涉及材料,到2027年回收锂资源一半以上,钴、铜、铅和镍达到90%以上。而在概念相对较新,却被明确要求必须提供的电池护照方面,则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电池商品上的二维码,快速获取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从化学成分到技术规格、从运输到回收、供应链数据等多项内容的全部碳足迹。

虽然欧盟推出新法的本意是推动欧洲车企以及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但在如此苛刻的碳管理条件面前,全球电池企业都开始了备战行动,唯独留下本土企业倍感尴尬。

作为在化石能源时代吃尽了红利的欧洲车企,到了以锂电池为核心的电动汽车时代初期,既得利益者们却仍然没有动力拿出转型的决心。直到今年电动汽车在欧洲销量增长同比去年同期达到了66.2%,欧洲车企才发现在电动汽车最核心的电池工业上,从底层理论、工程技术、产能、实践经验上都已经处于绝对落后的水平。而电池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产业,即便能够得到天量资金注入,倘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积累,也不过是拔苗助长而已,烧光了数亿美元的A123已是全球电池后进的前车之鉴。

尽管新法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本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可如果一旦本土企业投入到市场经济中与外来企业展开真正的竞争,别说是去考虑碳管理层面能否合规,恐怕能否量产出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都是未知数。

一方面是极速扩大的市场,另一方面是过于薄弱的产业基础,突然面临如此严苛的政策要求,欧洲车企几乎只剩下了一条路:和先进企业合作。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回收网络本地化谋略


海外政策壁垒下,我国锂电头部企业正采取多种方式构建海外本地化回收网络。

8月2日,格林美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欧洲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的本地化是必然的趋势。其正在匈牙利、波兰等国家考察选地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工厂,以满足欧盟电池回收法案的需要,并将推动与宁德时代、EcoPro、SK on、Samsung等企业在欧盟的产业链、价值链合作。同时,其还在推动在欧洲建设前驱体材料生产与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今年1月,格林美还表示计划将在美国、印尼投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

华友循环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于今年7月签署启动第一批试验项目及未来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欧洲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探索和研究合作。

这被视为是华友循环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构建符合欧洲标准的循环产业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华友循环还与电池制造商HOPPECK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欧洲打造废旧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并进行循环再生预处理领域深度合作。

除了格林美、华友循环,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天奇股份等中国锂电产业链多家企业,都已宣布了各自将要在海外回收领域的布局计划。

今年6月,宁德时代透露,其正与欧洲的一个合作伙伴讨论,将在欧洲大陆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站,同时也在寻找合作伙伴欲在北美建动力电池回收站。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宁德时代计划将在欧洲和北美布局电池回收服务,表明宁德时代希望在整个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尤其要开拓回收这一尚未成熟的环节。

从全球化布局看,3月20日,国轩高科表示已与日本爱迪生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日本储能和回收市场,推进国轩电池走进日本市场。有分析指出,这也将对国轩高科回收材料全球化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今年4月,天奇股份宣布联手Stellantis将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实际上,业内对回收的重要价值已普遍达成共识。宝马公司可持续发展主管Thomas Becker曾表示,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锂、钴和镍,使单车电池回收的价值在1000-2000欧元。

加拿大电池回收公司Li-Cycle副总裁Louie Diaz也表示,随着汽车制造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产量,电池核心材料可能在未来会出现供应短缺局面,但它们可能被无限次回收再利用。该公司此前已获得3.75亿美元美国政府贷款,计划将在纽约开设一家工厂。

当前,构建废旧电池海外本地化回收网络,并实现材料再利用的竞赛已经开始。一方面,能够规模化、高效处理废旧电池的企业,或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更多企业进入电池回收领域,竞争态势势必将进一步加剧,无疑也将对我国企业布局的海外回收业务带来更大的挑战。

文章来源: 贤集网,电池中国网,懂车帝视线,中国周刊

 

2023-08-08 09:35

热门文章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ACI环保

推荐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