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老旧、处理能力下滑,垃圾量激增、邻避依旧——台湾垃圾处置现状
一直以来,台湾省垃圾分类、垃圾焚烧“邻避化邻利”的经验,一直被大陆同行奉为圭皋,无论是各地市政管理部门、垃圾焚烧企业还是反焚环保组织,在提及垃圾管理时,都会反复提及台湾经验。甚至还曾频繁组团去台湾学习。
不过,随着中国政府的禁止废物进口强硬生效,也导致台湾垃圾处置,神话破败。
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已走入瓶颈。垃圾数量却持续增长。
民众反焚情绪依旧,导致垃圾焚烧企业数量不足;但24座焚烧厂中,19座服役超20年,设备产线老化导致处理能力打折。
大量垃圾填埋场依然超期服役,沼气火灾和臭气问题依然扰民。全台378个垃圾掩埋场,总容量约3000多万立方公尺,但是目前只有68处营运中,剩余容量剩下不到12%,而大台北、桃园地区更是不到5%,估计三年内,全台掩埋场即将达到饱和,势必需要寻求解决方法。
垃圾大战、垃圾危机,已经成为台湾媒体的高频词汇。
清气团通过舆情大数据搜索,汇总了2020年以来台湾省垃圾焚烧行业相关信息,供同行们和固废问题的环保组织进行分析,从中既可以了解到台湾垃圾焚烧企业的现状,也能了解“党争”是如何影响环境治理的。
害怕怕得罪选民,各党派竞选人不主动推广源头减量,而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话题,更是不敢触碰。
台湾“环保署”原计划与2022年之前,对17座服役期限超20年的垃圾焚烧厂,进行提升改造,但也应各种纷争,再度延宕至2025年完成。而台湾当年集中建设的20余座垃圾焚烧厂,其设计服役年限大部分在20年-30年左右。
各地填埋场容积已满,但无人敢提建设新填埋场和焚烧厂,很多县市的垃圾都进入「调头寸」窘境,四处委外代烧。更因垃圾无处掩埋,近年变相生出非法掩埋集团居中牟利,收费运走垃圾却恶意弃置偏僻处。

疑因爆管水蒸气外泄,标杆30年老垃圾焚烧厂,台北北投垃圾焚烧厂再次诱发“邻避”恐慌

新北因疫情,垃圾量暴增
全台80%垃圾焚烧厂服役已超20年
处理量低于设计值
各地垃圾危机不断爆发

台湾垃圾焚烧吨发530度,
处理费每吨折合人民币最高达700元
据台湾“环保署”督察总队消息,2019年全台焚化炉处理国内废弃物可达650万吨,运转总发电量34.59亿度,平均每烧一吨垃圾产生530度电,发电量及效率均达到历史新高。
目前一吨垃圾综合处理费用已要7000至8000元新台币,未来更上看1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300元每吨)。
垃圾处理厂的吨处理费用约为2000-300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60-700元。
此外,目前台湾长期坚持的厨余垃圾送往养猪场作为饲料用途,已经禁止。厨余垃圾开始大量送至垃圾焚烧厂处理,经垃圾压缩车挤压水分,并在垃圾坑充分发酵两周后,送入焚烧炉焚烧。

- 2024-10-15
- 2024-09-24
- 2024-09-24
- 2024-09-11
- 2024-06-19
- 2024-06-13
- 2024-06-11
- 2023-11-08
- 2023-11-03
- 2023-07-19
- 2023-07-06
- 2023-07-05
- 2023-07-05
- 2023-06-28
- 2023-06-20
- 2023-06-19
- 2023-05-31
- 2023-05-31
- 2023-05-26
- 2023-05-26
- 2023-05-25
- 2023-05-24